《品深文司绿茶》

卓文君(前175年),西汉临邛人,四川临邛巨富卓王孙之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便是出自其《白头吟》。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字长卿,“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著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名篇。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堪称千古佳话。在文君的家宴上司马相如以一篇辞赋打动了文君的心,两人情投意合,私定终身。 他们经历重重磨难,对爱情始终坚守如一,最后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为纪念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品深文司绿茶》便由此而来。

《品深文金藏茶》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汉族,李唐宗室之女,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今西藏),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金城公主(?—739年),唐中宗李显养女,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对唐蕃交往有所贡献,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

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在入藏的途中,将茶文化带入西藏,为藏茶的起源做出巨大贡献。 为纪念她们的功绩,品深藏茶系列命名为《品深文金藏茶》。

《品深阆苑仙境》

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路史》传: 华胥孕伏羲于此。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称。秦灭巴后,于前314年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韪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纪念巴蜀人民为先秦早期茶业做出的贡献,品深绿茶系列命名为《品深阆苑仙境》

《品深宣和青茶》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母为钦慈皇后陈氏。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书画家,其自创书法字体“瘦金体”,并著有《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为纪念宋徽宗为茶文化传播所做出的贡献,品深乌龙茶系列命名为《品深宣和青茶》

《品深武王红茶》

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043年),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

周文王崩逝,姬发继位。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 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 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开创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伟大措施,其核心思想为“敬天保民”, 从此陕西姬周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 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影响中国长达三千多年。

为纪念周王朝为中华文明奠基与开创所做出的贡献,品深红茶茶系列命名为《品深武王红茶》

《品深玄奘禅茶》

玄奘(602年),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 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 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为纪念玄奘为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品深禅茶系列命名为《品深玄奘禅茶》

订阅我们的最新消息

注册我们的电子邮件以获取最新消息